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2046yy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108章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!(加更!)
  当夜,苏泽将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塞进了【手提式大明朝廷】。
  ——【模拟开始】——
  一天后,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送到内阁,内阁辅臣均不敢决,送入皇宫请求圣裁。
  两天后,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被皇帝退回。
  高拱召见你,因为你擅自上书训斥你,你和高阁老的关系降低了。
  ——【模拟结束】——
  退回?
  好家伙,这次甚至都不是留中了,直接退回了。
  奏疏退回,也算是皇帝对自己的保护?
  退回的奏疏,就不用发往六科都察院,那自己的奏疏言官就看不到了。
  还有高拱训斥自己,也对,前几天高阁老对自己耳提面命,自己又搞突然袭击,确实不太好。
  苏泽想着,要不要先去和高拱通个气?
  【是否消耗300点威望值,确保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一定被执行?】
  300点威望!
  这是苏泽有史以来,所需要威望值最多的一次!
  上次请办乐府新报,也就用了100点威望。
  苏泽突然想起,其实重议和倭国通商,历史上万历年间也曾经发生过。
  当时提议重新恢复在宁波通商,而那个时候自己的好兄弟沈一贯,正因为万历朝堂的激烈党争,称病在老家赖着,不肯去京师当首辅。
  也是听到朝廷要在宁波重开贡市,沈一贯立刻入京,并且上书反对重新恢复对倭贸易。
  由此可见,这一次执行上疏的阻力之大。
  但是积攒的威望值,不就是现在用的吗!
  苏泽迅速点了使用,300点威望值瞬间扣除。
  【300点威望值已经扣除,剩余威望36点。】
  好家伙,威望值又一下子干到了两位数。
  不过攒着的威望值不就是拿来用的吗?
  苏泽又喊来徐渭,请他去巴蜀会馆将奏疏交给涂泽民附署,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将奏疏递上去!
  苏泽又想了想,决定还是先去高拱府上和高拱通气,又拿着奏疏的副本,连夜来到了高拱的府上。
  一直到夜半,苏泽才从高拱的府上离开,但是他精神振奋,这次果然是来对了!——
  十月二十二日。
  中书舍人郭准,早早的就来到了内阁边上的两房。
  身为前内阁辅臣之子,郭准却不敢有任何懈怠,每天都早早的来到两房。
  这也是高拱一直都很器重他的原因。
  两房舍人是协助阁老处理公务的,虽然位卑,但是很重要。
  同房的舍人也向郭准打招呼,郭准一一见礼,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。
  作为宰执的秘书,郭准的工作是很多的。
  他需要协助高拱处理公务,有时候还要督办高拱交代的事情,往来于六部九卿衙门传达高拱的命令。
  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,郭准一直都做的不错,高拱甚至还向他的父亲郭朴写信,夸赞过自己能干。
  好不容易处理完了昨天堆积的公务,郭准又来到内阁,等待迎接高拱到衙。
  果然,高拱在上衙前一刻钟,来到了内阁。
  郭准是高拱的身边人,他见到高拱的脸色有些奇怪。
  说不上高兴,但是也说不上发怒,但肯定是心里有事。
  郭准有些奇怪,作为阁老,高拱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强的,就是前几日传来大同变乱,高拱也没有慌张。
  后来传来戚继光一日平叛的消息,高拱也只是微微露出笑容。
  “赵阁老来了吗?”
  郭准连忙说道:
  “高阁老,赵阁老每日都是晚点来内阁。”
  高拱微微点头,他又看向空着的内阁首辅位置,李春芳又请假了。
  高拱是提前来,张居正是准时来,只有赵贞吉每天都迟到。
  这时候郭准都有些羡慕赵贞吉身边的中书舍人潘泉,赵贞吉不像是高拱这么工作狂,潘泉可要比自己的工作轻松多了。
  “通政司的奏疏什么时候到?”
  “一般要巳时后,午时前才能送到内阁。”
  高拱点点头说道:“通政司的奏疏送到后,你去把苏泽的奏疏找出来,先送给我看。”
  原来是苏泽啊。
  郭准连忙应下,事关苏泽,高阁老这么心神不宁,就不奇怪了。
  不一会儿,张居正踩着点到了。
  又过了半刻,赵贞吉才姗姗来迟。
  这一次高拱走下座位,他来到赵贞吉面前说道:
  “赵阁老,你托我办的事情已经办成了。”
  赵贞吉眼睛一亮,他立刻明白了高拱说的事情,就是自己托他给自己侄孙女做媒的事情。
  原本赵贞吉都准备放弃了,自己的侄孙女是名门望族,贤良淑德,长得又好看,上门说媒的踏破门楣。
  没想到苏泽还是答应了,想到这里,赵贞吉脸上堆满了笑容,他连忙说道:
  “多谢高阁老了!等到喜宴的时候,高阁老也要不吝主座啊!”
  赵贞吉想着给弟弟写信,赶紧将这个事情定下来,高拱又说道:
  “今日苏子霖又要上书,赵阁老也请好好议一议。”
  说到这里,高拱更头疼了。
  昨日夜里苏泽求见,向他呈交了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,又和盘托出了他的蓝图。
  高拱的反应其实也和涂泽民一样,他完全被这个宏伟蓝图给震惊到了。
  从隆庆开关,到俺答封贡,高拱其实一直在努力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。
  但是高拱更长于吏治,财政上不如张居正,所以他的财政政策也只是开源节流,东一榔头西一棒,并不成体系。
  当他看到了苏泽的计划,确实认为这是可行的!
  而且一旦实行,确实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,可以让国库充盈,减轻百姓实际的税赋!
  这对于一直要“开隆庆之新政”,想要革除前朝之弊制的高拱来说,是无以伦比的吸引力!
  但是如何说服皇帝和同僚?
  高拱捏着太阳穴,苏泽这家伙,当真是一刻不消停,总要给自己找事情干!
  但是好歹这次他先来和自己通气了。
  于是昨晚高拱就当场开出条件,让苏泽回复赵贞吉的提亲。
  最终苏泽还是答应了。
  高拱其实也不愿意让苏泽和赵家联姻。
  高拱心中有些不爽,大有一种自家好白菜被人拱了去的感觉。
  但是赵贞吉的弟弟因为兄长高中而不参加殿试,这确实是让世人称赞的品行。
  而且内江赵氏确实是名门望族,他家在宋代就出过宰相,赵贞吉的父亲也是翰林,家族中也出了很多进士,家风门风确实都是相当好的。
  赵氏女确实是良配,高拱这么想也就舒心了一些,反正自己也没女儿。
  而且苏泽和赵家联姻,也确实可以缓和自己和赵贞吉的关系,所以在这个时候,高拱提起了苏泽的奏疏。
  赵贞吉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。
  张居正微微抬了眼睛,他作为内阁辅臣,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。
  他当然明白高拱和赵贞吉说的是什么话题。
  这是高赵要合流?
  张居正心中摇头,高拱和赵贞吉两人,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学术上,两人的分歧都很大,只能说两人在苏泽这里达成了平衡,不代表两人就会联盟。
  高拱提到了苏子霖的奏疏,苏泽又要上疏了?
  这才消停几天?
  而且苏泽这个月已经上疏,废掉了代王这个藩王。
  苏一疏变成了苏二疏了?
  高拱甚至用苏泽的婚姻当做政治交换,专门向赵贞吉提到了苏泽的上疏,也就是寻求赵贞吉的支持。
  那这份上疏肯定非常重要。
  可为什么高拱不和自己通气?
  张居正更好奇了。
  等到巳时,通政司送来了群臣的奏疏,内阁辅臣开始上工干活。
  郭准迅速从一堆奏疏中,挑出了苏泽的奏疏,送到了高拱的案前。
  高拱简单看完,拿起揭纸,提笔就写下了自己的票拟意见。
  这一切自然也被张居正看在眼里。
  这说明苏泽在上疏之前,已经和高拱通过气了,所以高拱才能这么快的票拟。
  倒是什么什么内容?
  张居正心痒痒的,就像是蚂蚁爬一样,可他又不好直接抢来奏疏。
  紧接着,高拱就让中书舍人郭准,将苏泽的奏疏递给赵贞吉。
  张居正再次观察赵贞吉,这一次赵贞吉的反应是震惊!
  震惊?
  赵贞吉慢慢的看完了奏疏,又过了良久,最后提笔写下了两字。
  张居正暗暗盘算,应该是“附议”两字了。
  这么说,赵贞吉自己不是很支持这份奏疏,但是因为高拱刚刚的工作,赵贞吉碍于情面只能赞同了苏泽的奏疏。
  张居正这下子连自己手里的奏疏都看不下去了,苏泽到底写了什么?
  好不容易赵贞吉票拟完,张居正终于可以命令自己身边的中书舍人,将苏泽的奏疏拿到了自己桌案上。
  《请开登莱通商疏》!!
  张居正瞳孔瞪大,终于理解了赵贞吉的震惊了!
  登莱通商,那就是和倭国贸易,这对于经历过抗倭战争不久的群臣来说,这份奏疏确实很震撼。
  赵贞吉曾经在南京为官,也是亲眼见过被倭寇摧残的东南的,那“附议”二字自然是不情不愿。
  但是等到张居正看完了苏泽的奏疏,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。
  苏泽在奏疏中,当然不仅仅说了通商一件事。
  总体来说,这份奏疏分成了三个部分,“加征商税”,“请铸银元”以及“贡物专卖”!
  加征商税就是取消船引制度,加征货物税,而且按照船只大小抽税,变成按照商品的总价款比例收税。
  这一点张居正自然是支持的。
  作为执掌户部的大员,张居正自然知道船引的问题。
  船引的利润,都被中间的胥吏和大海商赚去了,朝廷收的不多,但是还承担骂名。
  请铸银元,就是请朝廷在登莱的港口设置铸币局,专门铸造银元。
  往来的商人,必须要用银元交易,如果是携带了白银没有银元的商人,就要先在铸币局将白银铸币,兑换成银元,然后再进行买卖。
  当然,铸币局也不是白铸币的,此间还要抽取火耗,也就是白银铸币的损耗。
  妙啊!
  张居正早就想要疏通钱法,但是奈何朝廷手里的贵金属实在是太少了。
  苏泽这个办法可以是说相当的巧妙了!
  用外国商船的白银来铸币,而出口货物的大明商人得到银元,这些银元就会流入市场,可以有效的缓解钱法不通的问题,而这个火耗,又增加了铸币局的收入,可以说是一举多得。
  但是最后一条。
  张居正皱起眉头。
  贡物专卖,这是苏泽的第三个提案了。
  苏泽所讲的,是各地贡物的问题。
  大明朝除了正税之外,还有很多特色的税收,也就是贡物。
  比如苏松常嘉湖五府要负责皇室的用米,称之为“白粮”,每年要贡二十万石。
  当然,皇帝和后妃也吃不了这么多的,这其中包含了整个皇宫的开销,皇帝还会用这些贡米赏赐大臣。
  如果说贡米确实是消耗的,那还有很多贡物就纯属为贡而贡了。
  比如云南贡紫米,这种米是朱棣要求入贡的,可历代皇帝就只有他一个人吃得惯,每年送到京师也就是烂在府库里。
  还有武夷山贡茶,一年五百斤的贡茶,但是明代的皇帝更偏爱湖州的阳羡茶,嘉靖更喜欢六安芽茶,武夷山贡茶皇帝根本就不喝。
  还有湖州贡丝绢等等,这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。
  所以苏泽提议,以后这些皇室确定不用的贡物,不如从大运河送到登莱,换成银元收归皇帝的内帑。
  这个提议?
  这个提议倒是也不是完全创新了,宋代蔡京就用这种方法,盘活皇室官府库存的商品出售,帮助宋徽宗丰盈了国库。
  张居正微微叹气,苏泽还是有些嫩了,他不知道这些贡物虽然皇帝不用,但是宫内多少太监都指着这些东西过日子。
  得分给司礼监一份才行。
  张居正拿起揭纸,提议在登莱设立市舶司,请皇宫派遣太监专门负责这些多余贡物的买卖。
  张居正又想了想,又派出自己身边的中书舍人,这件事还要是要和冯保通通气,减少司礼监内的阻力。
  也写下了赞同的意见,张居正最后看向奏疏。
  内阁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,问题的关键还是皇帝。
  内阁再齐心,就是再赞同苏泽的计划,决策权还是在皇帝手里。
  皇帝能同意这份奏疏吗?
  (本章完)
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+

他的视线(西幻1v1)

新叶喵

万国之国

九鱼

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

楚执

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(npH)

冰糖大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