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2046yy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671章再要三城
  谈判时锱铢必较,不卑不亢的萧奉先,私下里与赵孝骞见面时却完全换了一副模样。
  那种恭敬小心的态度,好像赵孝骞是他的顶头上司似的,言语和表情处处透着一股逢迎的意味。
  赵孝骞对萧奉先的态度倒是无所谓,反正他只是一颗棋子而已。
  只要把这颗棋子喂饱了,它就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,给日薄西山的辽国背后狠狠推一把,直至推下万丈深渊。
  “不出意外的话,辽帝给你们使团的底牌,应该是送出燕云十六州,换取我大宋永罢刀兵,两国签下类似‘澶渊之盟’的和议,对吧?”赵孝骞问道。
  萧奉先笑道:“殿下果然聪慧无双,一语中的,没错,在下率使团赴宋之前,耶律延禧便是如此交代的。”
  赵孝骞沉默片刻,缓缓道:“不够。”
  萧奉先愕然:“殿下觉得不够?”
  赵孝骞没回答,扬声令屋外的陈守拿土地进来。
  当着萧奉先的面,赵孝骞展开地图,二人的目光落在地图上。
  赵孝骞指着地图,道:“燕云十六州已是我大宋的囊中之物,辽国给与不给,我宋军都将拿下,所以,送出燕云十六州其实不够诚意。”
  萧奉先愕然,原来这位赵郡王刚才当着众人的面说的话是真的,他是真觉得辽国给的诚意不够。
  当然,萧奉先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立场,此刻并没有像刚才那样与他争论,而是非常诚挚地道:“殿下还需要什么?”
  赵孝骞指了指地图上的某处,缓缓道:“除了燕云十六州,我还要燕云之外的来州,辰州和苏州,以及城池方圆范围内的土地。”
  萧奉先凝目望去,顿时倒吸一口凉气。
  地图上的来州,辰州和苏州,恰好是辽国境内渤海湾沿海的三座城池。
  三座城池在渤海湾边形成三角之势,像三根铁钉牢牢地钉在渤海湾的西南北三个方向。
  尤其是辽国的苏州,与大宋原有的登州互为犄角,一南一北隔海对望,恰好扼住了渤海湾的进出口。
  是的,大宋和辽国都有一个地名相同的城池,名叫“苏州”。
  大宋的苏州自然是众所周知的江南,而辽国的苏州,却是后世的大连市,正好处于渤海边。
  萧奉先盯着地图,很快明白了赵孝骞的用意,同时暗暗佩服赵孝骞的眼光之毒辣狠准。
  这三座城池若归了大宋,等于大宋完全实现了对渤海湾的控制。
  如今看不出三座城池的价值,但若是换个思维角度,多年以后大宋实现了华夏统一,那么渤海湾便是天然的港口。
  用来发展水军,或是造船出海,那么北方的木材等原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提供,简直再合适不过了。
  不可否认,萧奉先是辽国的奸臣,但奸臣不是蠢货,甚至于,奸臣比普通的臣子更聪明。
  萧奉先看了一眼地图后,顿时明白了赵孝骞的用意。
  “殿下,未来大宋欲打造水师?”
  赵孝骞笑了:“你这么聪明,将来辽国亡后,倒是可以给你一个实权的官儿。”
  见赵孝骞没否认,萧奉先愈发惊讶。
  宋人的聪慧,实在强于辽人甚多,如今大宋还未统一华夏,这位郡王殿下已开始筹谋未来数十年后的战略布局了。
  他的志向与野心,绝不止于灭亡辽国,而是要征服星辰大海。
  见萧奉先明白了,赵孝骞也就不浪费口舌解释,只是淡淡地道:“这三座城池,是我向耶律延禧提的条件,若能答应,我大宋可暂时休兵,若耶律延禧不答应,我大宋径自去取。”
  萧奉先呵呵一笑:“我听说殿下麾下的两位大将种建中和宗泽,各率两路兵马,每日向南京析津府推进十里?”
  赵孝骞也笑道:“不错。”
  萧奉先道:“如此,耶律延禧应该会答应的,他马上要即位了,朝中太多事务要解决,还要制衡朝中的势力,清除一些党羽,内忧已让他焦头烂额了,根本承受不起外患,殿下如此给他施压,他不答应都不行。”
  顿了顿,萧奉先又道:“耶律洪基之前调集了二十余万大军,已集结于析津府,辽国君臣其实现在很害怕宋军突袭析津府,这二十余万大军,已是辽国最后的底牌了。”
  “照以往的战果,宋军若是对这二十余万辽军动手,很大概率将会一举歼之,辽国的兵备将愈发雪上加霜,一蹶不振,所以耶律延禧一定会保住这二十余万辽军。”
  “只要两国达成了和议,耶律延禧就会下令二十余万辽军后撤,从此两国疆界重新勘定,宋国大获全胜。”
  赵孝骞沉默片刻,却突然道:“你能说服耶律延禧将这二十余万辽军留在边境上么?”
  萧奉先大吃一惊:“殿下这是何意?”
  “不要问原因,你只说结果,能不能办到?”
  萧奉先犹豫了一下,道:“我可以试试。”
  “嗯,拿出你胡说八道的功力,尽力劝耶律延禧在宋辽边境驻军二十万。”
  赵孝骞不想说原因,因为这个原因实在无法跟外人说,尤其是对一个辽奸说。
  赵孝骞考虑的不仅是两国战争的胜负,他更要考虑应对来自汴京的压力。
  不出意外的话,赵煦应该已对他有了猜忌之心,势必会做出一些动作来削弱他的兵权。
  若是大宋外部仍然存在压力,随时可能会爆发新的战争,那么汴京方面的压力不敢施加太大,毕竟大宋江山是赵煦的,他也怕引发严重的后果。
  若是大宋的外部没有压力了,赵煦的手段或许会更过分,朝堂上对他落井下石的人也就越多。
  让萧奉先劝说耶律延禧边境驻军二十万,赵孝骞就是这个目的。
  说句不好听的,这叫“养寇自重”。
  以前听说边军养寇自重,赵孝骞总觉得边军主帅没有格局,不惜损失国家利益而自保。
  如今同样的事情临到自己头上,赵孝骞发现自己或许能理解那些边帅了。
  没有外部的压力,自己恐怕真会落个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。
  而赵孝骞,从来不是那种愚忠的人,要他坐以待毙引颈就戮,他做不到。
  前世接受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告诉他,对皇帝无所谓忠不忠,那都是封建腐朽的糟粕,我特么只忠于人民!
  所以,留下这二十万辽军,在边境上对大宋虎视眈眈,对赵孝骞来说是好事。
  当然,这倒也不是卖国,毕竟赵孝骞十分笃定,以辽军如今的战力,还有宋军的实力,辽军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主动挑起边境战争。
  他们反而会对大宋小心翼翼,忍气吞声,时至今日,想必辽人都应该看清了局势,大宋他们已经惹不起了。
  “你马上派人回上京,告诉耶律延禧我提的条件,两路大军日进十里的压力当然也要告诉他。”
  “至于咱们这里,我就不露面了,让副使许将跟你们谈吧,反正都是装模作样的极限拉扯,我没兴趣参与,你看着办便是。”
  “三日后,谈判必须尘埃落定,你们辽军全部退出燕云十六州和我提的三座城池,我大宋全面接管燕云防务,有问题吗?”
  萧奉先连忙道:“没问题,这本是耶律延禧的底牌,他会接受的,只不过多了三座城池而已,也容易解决,辽国对南方已渐渐无法掌控,这是事实。”
  “尤其是北面的女真部落又在造反,都快破黄龙府了,耶律延禧只能赶快解决南方的问题。求得一夕之宁,转过头巩固北方才是明智的选择。”
  萧奉先低声道:“耶律延禧还说,大辽日薄西山,国势渐颓,他即位后要效仿大宋变法,欲革新除弊图强……”
  赵孝骞两眼一亮:“还有这好事儿呢?变!鼓励他狠狠地变,让他务必变出儿来。”
  心中暗暗冷笑,以汉人数千年的智慧谋略和聪明,如今的变法都搞得乌烟瘴气,鸡飞狗跳的。
  辽国简直猪油蒙了心,居然敢效仿大宋的变法。
  呵,变不死你。
  君与臣的矛盾,朝堂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,臣与权贵地主的矛盾,权贵地主与普通百姓的矛盾,还有各方势力各种集团的利益恩怨纠葛……
  比特么言情剧的狗血多角恋还麻烦,普通人连线头都找不着,更别说理顺这一团乱麻了。
  耶律延禧?
  赵孝骞亲眼见过耶律延禧被俘后的窝囊样子,说实话,他不认为这货有这个本事。
  而且如今的辽国也没什么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,朝臣权贵们效仿中原王朝的骄奢淫逸之风,整日沉迷于享乐与作威作福,偏偏中原王朝的文化和数千年谋略的智慧,却根本没学到。
  辽国已经腐朽至极,烂到根了,纵是秦皇汉武再世,恐怕也挽不回大势。耶律延禧更不是这块料。
  这样的国情下,想要变法图强,性质基本等同于寿星公上吊。
  见赵孝骞突然变得兴奋起来,萧奉先大感愕然,小心地道:“殿下,辽国欲变法图强,为何殿下看起来如此高兴?”
  “为你们辽国高兴,真的。”赵孝骞诚恳地道,随即大手一挥,目光深邃望向远方:“广阔天地,大可作死,快去变吧!”
  (本章完)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+

冒名充军,女主她力能扛鼎

尔徽

夫人该洞房了(重生)

杳杳冰敲月

在霸总的世界一穿而过

半袖妖妖

质女

狂上加狂

我的后宫全性转了[穿书]

绮绣雪

反派他六亲不认[穿书]

江羊大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