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8章七套老传统
陈曦并没有立即返回40k时代,而是选择暂时留在当下。
一方面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尚未完全从之前的疲惫中恢复过来,那种被彻底压榨干净的眩晕感仍时不时地袭上心头。
另一方面,他的手机突然响起,一通意外的来电打乱了他的计划。
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并不复杂,甚至可以说相当平常。
本市郊区一座全新的生态水培农场即将正式投产,邀请他出席剪彩仪式。
这种场合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个形式,但对陈曦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之所以会邀请他这个看似与农业毫不相干的人来剪彩,原因其实很简单:这家水培农场所属的公司,他持有30%的股份。
这个项目来头不小,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。
虽然前期投资规模不算特别惊人,大约在一点几个“小目标”的范围内,但其战略意义却远超这个数字。
按照规划,如果前期试点效果理想,这项技术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,有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、农业产量存在缺口等长期困扰粮食安全的问题。
而且,与陈曦达成合作的那方早已做出承诺——无论未来国家层面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多少资源,所有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运营权都将牢牢掌握在这家公司手中。
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初创企业,如今或许只在资本市场的边缘徘徊,但明眼人都能看出,它注定会成长为足以撼动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庞然大物。
事实上,某些背景深厚的忠字头粮食集团已经悄然伸出了橄榄枝,试探性的合作正在暗处推进。
至于陈曦手中那30%的股权,则暗藏玄机——他与某国字头资方签订的协议中明确约定,无论公司未来如何扩张、融资、上市,他的持股比例将永久锁定,不受任何稀释影响。
若按常理,即便初始持股比例可观,随着后续资本的涌入,股权被逐步摊薄几乎是必然的结局。
除非陈曦愿意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维持份额,但这对他而言未免太过琐碎。
可如今,这30%的恒定股权,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当这家企业真正成长为行业巨头时,他的名字将毫无悬念地出现在全球财富金字塔的最顶端。
毕竟,决策者们心知肚明——陈曦交给他们的,不过是技术体系中最基础的入门知识。
甚至当前投产的水培农场,所使用的也只是从这些基础技术中勉强解析出的皮毛。
如果他们还想触及那些真正颠覆性的东西,又怎会在区区股权上吝啬?
陈曦对于这个结果当然很满意,因此在出席水培农场的剪彩仪式的时候,也始终面带笑容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这座水培农场采用的种植系统简直是对这个时代传统农业的“降维打击”。
最令人惊叹的是,整套系统严格遵循生态循环原则,完全摒弃了化肥、农药等外源性投入品,仅依靠自然光照和水源就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和高产。
首批参观的农业专家们在亲眼目睹其产量数据后,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,有人甚至直呼“这不科学”。
当然,这种反应完全在陈曦预料之中。
毕竟这套技术的源头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——它是为了满足一个星球养活整个次星区、乃至整个星区人口的恐怖需求而设计的。
在那样的人口压力下,传统农业的产量确实“没法玩”。
现在把它应用在地球上,自然会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。
当然,这项技术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惊人的战略价值——虽然尚未对外公开,但国家层面的专家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,这套生态循环系统完全可以应用于未来的太空殖民计划!
想象一下,只要携带这样一套完整的生态培养舱,就能在火星基地、月球前哨站,甚至是更遥远的系外行星上实现粮食自给自足。
这套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,只要有基本的水源补给,就能持续运转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它甚至可以不依赖自然光照!
实验数据表明,在特定波长的人工光源照射下,作物的产量反而能提升30%以上。
事实上,航天部门正在紧急为天上的空间站加装新的实验模块,一旦这个新的模块安装到位,空间站就再也不需要从地球运食物上去了。
唯一的制约因素可能是能耗问题,毕竟人工补光灯工作的时候,还是很耗电的。
但这个问题在小型化等离子体反应堆面前根本不值一提。
事实上,军方最新列装的激光坦克和双足步行机甲能够投入实战,正是得益于这项突破性的能源技术。
现在的前线部队再也不用为燃料补给发愁了。
出于最高级别的保密要求,这项技术的具体细节被严格封锁。
即便是直接操作这些新装备的一线士兵,也只知道自己的装备搭载了“异常强劲的新型动力系统”,其他细节一概不知。
这些等离子体反应堆采用聚变原理工作,完全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料,因此连最基本的辐射警告标识都不需要。
整个动力单元采用一体化铅封设计,理论使用寿命长达两个世纪,出现故障时直接整体更换即可——反正普通士兵也根本不可能自行维修。
据可靠消息,军方正在考虑将这项革命性能源技术推广到更多领域:下一代隐身战机、航母动力系统、驱逐舰电力网络,甚至是单兵外骨骼装甲和动力装甲。
虽然目前研发的动力装甲还停留在3k时代的技术水平,但一旦解决了等离子体反应堆的微型化问题,这种具备坦克侧面装甲防护等级的单兵装备,必将彻底改变未来战场的形态。
不过,这一切都和陈曦没什么关系了。
至少在官方记录里,他始终只是个偶尔出门丢垃圾的普通市民,对这些“国家机密”自然是一无所知。
(本章完)
陈曦并没有立即返回40k时代,而是选择暂时留在当下。
一方面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尚未完全从之前的疲惫中恢复过来,那种被彻底压榨干净的眩晕感仍时不时地袭上心头。
另一方面,他的手机突然响起,一通意外的来电打乱了他的计划。
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并不复杂,甚至可以说相当平常。
本市郊区一座全新的生态水培农场即将正式投产,邀请他出席剪彩仪式。
这种场合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个形式,但对陈曦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之所以会邀请他这个看似与农业毫不相干的人来剪彩,原因其实很简单:这家水培农场所属的公司,他持有30%的股份。
这个项目来头不小,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。
虽然前期投资规模不算特别惊人,大约在一点几个“小目标”的范围内,但其战略意义却远超这个数字。
按照规划,如果前期试点效果理想,这项技术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,有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、农业产量存在缺口等长期困扰粮食安全的问题。
而且,与陈曦达成合作的那方早已做出承诺——无论未来国家层面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多少资源,所有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运营权都将牢牢掌握在这家公司手中。
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初创企业,如今或许只在资本市场的边缘徘徊,但明眼人都能看出,它注定会成长为足以撼动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庞然大物。
事实上,某些背景深厚的忠字头粮食集团已经悄然伸出了橄榄枝,试探性的合作正在暗处推进。
至于陈曦手中那30%的股权,则暗藏玄机——他与某国字头资方签订的协议中明确约定,无论公司未来如何扩张、融资、上市,他的持股比例将永久锁定,不受任何稀释影响。
若按常理,即便初始持股比例可观,随着后续资本的涌入,股权被逐步摊薄几乎是必然的结局。
除非陈曦愿意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维持份额,但这对他而言未免太过琐碎。
可如今,这30%的恒定股权,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当这家企业真正成长为行业巨头时,他的名字将毫无悬念地出现在全球财富金字塔的最顶端。
毕竟,决策者们心知肚明——陈曦交给他们的,不过是技术体系中最基础的入门知识。
甚至当前投产的水培农场,所使用的也只是从这些基础技术中勉强解析出的皮毛。
如果他们还想触及那些真正颠覆性的东西,又怎会在区区股权上吝啬?
陈曦对于这个结果当然很满意,因此在出席水培农场的剪彩仪式的时候,也始终面带笑容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这座水培农场采用的种植系统简直是对这个时代传统农业的“降维打击”。
最令人惊叹的是,整套系统严格遵循生态循环原则,完全摒弃了化肥、农药等外源性投入品,仅依靠自然光照和水源就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和高产。
首批参观的农业专家们在亲眼目睹其产量数据后,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,有人甚至直呼“这不科学”。
当然,这种反应完全在陈曦预料之中。
毕竟这套技术的源头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——它是为了满足一个星球养活整个次星区、乃至整个星区人口的恐怖需求而设计的。
在那样的人口压力下,传统农业的产量确实“没法玩”。
现在把它应用在地球上,自然会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。
当然,这项技术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惊人的战略价值——虽然尚未对外公开,但国家层面的专家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,这套生态循环系统完全可以应用于未来的太空殖民计划!
想象一下,只要携带这样一套完整的生态培养舱,就能在火星基地、月球前哨站,甚至是更遥远的系外行星上实现粮食自给自足。
这套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,只要有基本的水源补给,就能持续运转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它甚至可以不依赖自然光照!
实验数据表明,在特定波长的人工光源照射下,作物的产量反而能提升30%以上。
事实上,航天部门正在紧急为天上的空间站加装新的实验模块,一旦这个新的模块安装到位,空间站就再也不需要从地球运食物上去了。
唯一的制约因素可能是能耗问题,毕竟人工补光灯工作的时候,还是很耗电的。
但这个问题在小型化等离子体反应堆面前根本不值一提。
事实上,军方最新列装的激光坦克和双足步行机甲能够投入实战,正是得益于这项突破性的能源技术。
现在的前线部队再也不用为燃料补给发愁了。
出于最高级别的保密要求,这项技术的具体细节被严格封锁。
即便是直接操作这些新装备的一线士兵,也只知道自己的装备搭载了“异常强劲的新型动力系统”,其他细节一概不知。
这些等离子体反应堆采用聚变原理工作,完全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料,因此连最基本的辐射警告标识都不需要。
整个动力单元采用一体化铅封设计,理论使用寿命长达两个世纪,出现故障时直接整体更换即可——反正普通士兵也根本不可能自行维修。
据可靠消息,军方正在考虑将这项革命性能源技术推广到更多领域:下一代隐身战机、航母动力系统、驱逐舰电力网络,甚至是单兵外骨骼装甲和动力装甲。
虽然目前研发的动力装甲还停留在3k时代的技术水平,但一旦解决了等离子体反应堆的微型化问题,这种具备坦克侧面装甲防护等级的单兵装备,必将彻底改变未来战场的形态。
不过,这一切都和陈曦没什么关系了。
至少在官方记录里,他始终只是个偶尔出门丢垃圾的普通市民,对这些“国家机密”自然是一无所知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