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6章 时代局限
第596章时代局限
次日。
国庆三天一晃而过。
“唉,这3天假期压根就不够休息啊。”
“才三天,怎么不放5天假啊,不想上班啊。”
众人不情不愿起个大早上班。
“月初咯,又要忙咯。”
堆积了三天的活要干,又得忙起来没得休息。
车间。
“郭主任,这事可不好办啊,杨厂长突然给咱们这么匆忙的活,咱们一个车间也干不完呐。”
“就是把二、三车间的师傅们叫来,短短几天时间也干不出这么多工件。”
听着一众工人叽叽喳喳,郭大撇子不耐烦喝道:“行了,别吵了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。”
郭大撇子左右徘徊,但依旧没想出一个好办法。
“你们先做着,我去找杨厂长说说,这不么赶着要,量又要这么大,咱们一个车间是没办法的。”
郭大撇子径直去找杨厂长。
“我知道这事很困难,但再困难也要克服,想想办法,实在不行集思广益完成任务。”
郭大撇子扯出一副苦瓜脸:“杨厂长,不是我不想完成,实在是没办法,这时间太赶了。”
“但凡再多个几天时间,我让师傅们加班加点干,也能干完,但这确实是太赶了我怕不能按时完成,影响厂子效益。”
郭大撇子最后一句以轧钢厂角度考虑,让杨厂长不得不慎重思考。
杨厂长一时半会也没想出办法,只好集思广益,
“你去叫高级师傅和工程师来我这开个会。”
“是。”郭大撇子拔腿就走。
“唉,对了还有运输队的李开朗,也别忘了。”
“好的。”
郭大撇子知道李开来的名号,不明白为什么要叫一个外人来,不过既然是杨厂长说的,那就去做。
当即,郭大撇子一个个通知,最后也去通知李开朗。
“李开朗师傅。”
李开朗接了任务正要走,就看到有人叫他。
“找我有什么事?”
“杨厂长找你,他让你去他办公室开会。”
“行,那走吧。”
两人直奔杨厂长办公室。
办公室里一众高级工、工程师齐聚一堂,看到李开朗过来纷纷点头。
杨厂长见人齐,直接开门见山。“行,人都到齐了就不废话了,这次叫大家来,就是想集思广益解决问题。”
“郭主任,你把情况和大家说明一下。”
“是。”郭大撇子看向众人,开口解释:“是这样的,这个月咱们厂新接了个大订单。”
“任务要求我们在三天之内完成一千个工件制作,昨天我们一车间全力生产,也就生产不到150件。”
一边说着,郭大撇子把这批工件的成品,图纸一一分发给大家。
二三车间的师傅、工程师纷纷动手看了看,没有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工件。
由此可知,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出现在工件的制作上。
众人立马看向产品的一个个粗坯。
按照图纸上的要求,这个粗坯要制成任务所需的成品工件,还需要经过几个步骤。
步骤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,按照一车间的人手和能力,应该是可以完成。
杨厂长直接道:“郭主任,直接讲重点,是哪个环节需要大家帮助。”
“是。”
其他问题一笔带过,郭大撇子简明扼要:“各位师傅、工程师,这批工件看起来并不难做。”
“但实际上很多细节需要把控,一个没把握好就会报废,除了四级及四级工以上的师傅有把握做到。”
“三级工虽然能做,但做错的太多,十个中有八九个达不到要求,现在又要两天内完成。”
说着,郭大撇子拿着图纸看向大家:“我这实在是没得办法,只能麻烦大家,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改进一下。”
“实在不行,只能向大家借调一些中级工师傅过来搭把手,不然这任务我们指定是完不成。”
说罢,众人立马明白什么意思。
车间基数最多的是低级工,哪怕是难得工件,只要基础大也能够完成。
但时间赶,错的又多,光靠基数大也没什么用。
二三车间的师傅看向一车间的高级工,看着他们沉默不语,也明白他们也束手无策。
易中海等高级工是别想借调了,他们基本上都有更高难度的任务要做,不会随便去做中低级工件。
“郭主任,这事.”二车间主任欲言又止,但还是大胆说。
“你这给的时间也太仓促了,就剩下两天时间,你一车间昨天倾尽全力也才做了150个,就算把我们的人借调过去。”
“三天下来最多也就七八百个,这也达不到要求的1000个,你这说的也太晚了。”
二三车间也有任务要做,不可能把全部中级工借调过去,最多也就借调10个差不多。
多20个中级工,说实话其实也没快多少。
杨厂长却道:“行了事到如今,不是推诿的时候,要是没办法,先做做看,到时候缺多少再说。”
杨厂长也没想到这事这么棘手,下面的人接订单的时候,确实没注意要扣的细节这么多。
下次再有紧急订单,一定得要派个师傅过去看看。
李开朗摸着下巴,确实思索改进的办法,心里隐隐感觉道有个办法能用,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。
杨厂长注意到李开朗的异样:“小李,你有什么办法?”
众人瞬间齐刷刷地看着他,尤其是郭大撇子双眼冒光。
一众高级工、工程师也想看看李开朗这个机械系的大学生有什么能耐。
要是有真才实学,等他来车间做事,他们也会尊重三分。
易中海微微眯眼看着李开朗,心里很纠结,既不希望李开朗能解决,但又希望能解决。
李开朗点点头:“郭主任,光看图纸和成品,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好办法,能不能演示一下工件的制作流程。”
在他看来,工件之所以报废率高,是因为步骤繁琐,细节也多,两相迭加造成的。
“行行行,咱们现在就去车间,让师傅们演示。”
当即,一行人去第一车间。
“看什么看,赶紧干活。”
来到一车间,易中海当仁不让做起了演示,从粗胚开始一系列加工。
要不说是八级工,易中海一套行云流水操作下来,一个完美的工件展示。
“麻烦让给四级工和三级工师傅也来演示一次。”
郭大撇子当即叫来几个三四级师傅,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演示。
被众人看着,两人不由地紧张万分,每一个步骤做的很慢生怕做错。
四级工师傅成功做出来一个符合要求的工件,三级工因为紧张失误没能做成。
至此,李开朗也算是看明白了。
中低级钳工不像高级钳工,对于所有工具的使用都得心应手。
而三四级钳工的差距,在于对流程的把控。
可能是意识不到,也可能是想快一点,三级钳工会一次性地把两个步骤一起做了。
轧钢厂工作模式,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一个工件的制作,这也就导致了报废率大幅度提升。
见此,李开朗心里有了解决办法。
“杨厂长、各位,我这里有一个粗浅的想法。”
顿时,郭大撇子喜笑颜开:“有办法好啊,只要有办法就行,咱们去办公室里说。”
一行人来到郭大撇子办公室。
当即李开朗也不废话,直接把‘流水线’的工艺说出。
“方法很简单,那就是一个个工艺拆分,让工人们一人负责一道工序,从前往后一步步的完成。”
“这么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,还能降低报废率的,还能让车间里高级钳工们空出来。”
“甚至做熟了以后低级工就能工,都不用中级工帮忙。”
啪!!!
众人瞬间拍手恍然大悟:“我怎么没想到啊,这不就是咱熔炼车间、压件车间干的活吗!”
众人瞬间想明白怎么做,不是他们没办法,只是没想到点子上,这么一说大家瞬间明了。
“按照李师傅这么说,这生产效率效果拔群,一天三百个都成,我现在立马去做。”
话没说完,郭大撇子夺门而出,立马出去指挥大家调整。
其他人不由地点头,也认同这个办法好。
只是工程师细细思考后,却不怎么认同。
“李师傅,按你说的流水线生产法确实是好,但也不是没有弊端吧。”
李开朗点点头:“确实是有弊端,而且弊端还不小,流水线生产只能适用于紧急情况,不能长期使用。”
“哦?怎么说?”
当即,李开朗把流水线生产的弊端一一讲出。
“好处我就不多说了,就说按照流水线生产,工人习惯以后,每个人只需要扶着一道工序,厂里还需要那么多工人吗?”
“不需要了吧,不需要那么多工人,那么被开除出去的工人怎么找工作,总不可能放着不管,迟早会出事。”
“当了流水线生产的工人,每天做着枯燥乏味的动作,会极大地打消他的生产积极性,就像是机器只干活不思考。”
“最重要的,流水线生产可培养不出高级工!”
最后这句话,是彻底打消了众人的念头。
低级工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,但高级培养起来却很麻烦,1000个工人未必能出一个高级工。
更何况高级工也是分六、七、八级。
轧钢厂最不缺的就是低级工,流水线能做的,靠着极大的基数也能做到。
“你说的也有道理。”
种种弊端不用李开朗再多说,大家都能明白。
“看来这个流水线生产,确实是不符合大众,不过为今之计确实合用。”杨厂长点点头,直接下定论。
虽然很多地方不适用这个办法,但非常时期、非常地方未必不能用。
“小李啊,这个流水线生产工艺你抽个空写个详细点给我。”
“好的。”李开朗点点头。
环顾一圈,大家都在低头思考着。
李开朗开口道:“事情既然已经解决,我还有事就先离开了。”
“你忙你的,谢了啊李师傅。”工程师谢道。
其他高级工师傅也一一感谢,帮他们解决问题。
“哪里的话,都是我应该做的,行了我走了。”李开朗客气了一句,摆摆手便回去做任务。
杨厂长环顾一圈:“今天小李说的事,还请大家不要说出去,以免影响其他厂子。”
“放心吧杨厂长,这事我们知道轻重,打死都不会说的。”
“没错,今天就当我没来过,没听过。”
大家都知道这事要是说了,很容易造成四九城的安定动荡。
那么多工人无事可做,迟早会乱套,他们就是再厉害也没用,照样会被影响到。
走回运输队的路上,李开朗忍不住长叹一声。
“杨厂长他们是真不知道这事,还是没想到,亦或者是知道了没敢说?”
李开朗可不相信他们想不到这个办法。
毕竟这个工艺早在秦国的时候,生产箭矢的时候就已经出现。
只是现在没用这个办法,也是时代的局限。
如果将流水线生产的概念推广开到来,肯定会让不少厂的产能提升一大截。
不只是轧钢厂,甚至纺织厂、机械厂、猪肉屠宰场都能使用,只要是人多的厂子都能适用。
一旦进行流水线生产,那工人们的技术必定无法得到提升,也必定无法通过评级考核。
到时候进厂别说升到一级工了,直接在一级学徒工呆一辈子,领个二十出头的工资。
这个时代的人虽然淳朴,但却不是傻子、白痴,不要以为人家读书少就觉得可以骗的了的。
几乎不会有人,尤其是工人,是不会同意实行这套生产工艺。
“算了,想那么多干嘛,怎么用也是杨厂长该考虑的事,我一个司机师傅操什么心。”
“流水线产生也不关我一个司机师傅什么事,总不可能流水线产出司机师傅吧。”
“就算是产出这么多司机师傅,也没有足够的车给是司机师傅开。”
李开朗摇摇头,把这事抛之脑后,该干嘛干嘛。
接了任务,大家便开始工作。
乡下路过苏大强的村子时,李开朗特意去找他一趟。
“东家,您怎么来了?是有什么事要做吗?”
李开朗摆摆手:“没有,我就是来看看,今年你们村子秋收怎么样?你家还缺粮吗?”
“谢谢东家关心,我家挺好的,虽然今年秋收不怎么样,但加上之前您给我们带的粮食、肉啥的,几年过个肥年还是可以锝的。”
说到这,苏大强不由地很是得意,跟对人干活,吃喝不愁。
看着村子其他人唉声叹气的,他家还能时不时地吃上两口肉,还能吃饱,这日子过得别说有多舒坦。
李开朗点点头:“能过肥年就好,等抽空我给你再弄来点,你和他们一起分了。”
“谢谢东家。”
接着话锋一转:“接下来你们有什么打算,是打算接着挖,还是明年再说?”
苏大强沉吟一会:“现在没啥打算,这也快入冬了,土一冻不好挖,大家都想着等明年再说。”
“但是,但是东家想要挖的话,我立马去叫他们。”
“那倒不用,我就是问问。”李开朗摆摆手:“既然你们想休息,那就休息,我不着急这几个月。”
“你们要闲得慌挖的话,我还是照老规矩出钱买,行了就这样吧。”
说完,李开朗便离开。
苏大强看着李开朗的身影离去。
“东家这是想要呢?还是不想要呢?还是叫大伙合计合计。”
挖坟小组齐聚一堂,苏大强将李开朗的事一说。
“咱们跟对东家了,哪个东家能这样对咱们,又给粮食又给肉的。”
“既然东家想要,咱们就挖,只是现在天也冷了,深的不好挖,咱们就挖浅的怎么样?”
“这个好啊,就按你说的来,咱们闲着也是闲着,趁着还没入冬挖上一挖。”
“大强哥,麻烦你多看看,省的要早浪费时间找,等明年春暖了咱们直接开挖!”
“没错,就是这样。”
几人很快达成一致。
(本章完)
次日。
国庆三天一晃而过。
“唉,这3天假期压根就不够休息啊。”
“才三天,怎么不放5天假啊,不想上班啊。”
众人不情不愿起个大早上班。
“月初咯,又要忙咯。”
堆积了三天的活要干,又得忙起来没得休息。
车间。
“郭主任,这事可不好办啊,杨厂长突然给咱们这么匆忙的活,咱们一个车间也干不完呐。”
“就是把二、三车间的师傅们叫来,短短几天时间也干不出这么多工件。”
听着一众工人叽叽喳喳,郭大撇子不耐烦喝道:“行了,别吵了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。”
郭大撇子左右徘徊,但依旧没想出一个好办法。
“你们先做着,我去找杨厂长说说,这不么赶着要,量又要这么大,咱们一个车间是没办法的。”
郭大撇子径直去找杨厂长。
“我知道这事很困难,但再困难也要克服,想想办法,实在不行集思广益完成任务。”
郭大撇子扯出一副苦瓜脸:“杨厂长,不是我不想完成,实在是没办法,这时间太赶了。”
“但凡再多个几天时间,我让师傅们加班加点干,也能干完,但这确实是太赶了我怕不能按时完成,影响厂子效益。”
郭大撇子最后一句以轧钢厂角度考虑,让杨厂长不得不慎重思考。
杨厂长一时半会也没想出办法,只好集思广益,
“你去叫高级师傅和工程师来我这开个会。”
“是。”郭大撇子拔腿就走。
“唉,对了还有运输队的李开朗,也别忘了。”
“好的。”
郭大撇子知道李开来的名号,不明白为什么要叫一个外人来,不过既然是杨厂长说的,那就去做。
当即,郭大撇子一个个通知,最后也去通知李开朗。
“李开朗师傅。”
李开朗接了任务正要走,就看到有人叫他。
“找我有什么事?”
“杨厂长找你,他让你去他办公室开会。”
“行,那走吧。”
两人直奔杨厂长办公室。
办公室里一众高级工、工程师齐聚一堂,看到李开朗过来纷纷点头。
杨厂长见人齐,直接开门见山。“行,人都到齐了就不废话了,这次叫大家来,就是想集思广益解决问题。”
“郭主任,你把情况和大家说明一下。”
“是。”郭大撇子看向众人,开口解释:“是这样的,这个月咱们厂新接了个大订单。”
“任务要求我们在三天之内完成一千个工件制作,昨天我们一车间全力生产,也就生产不到150件。”
一边说着,郭大撇子把这批工件的成品,图纸一一分发给大家。
二三车间的师傅、工程师纷纷动手看了看,没有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工件。
由此可知,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出现在工件的制作上。
众人立马看向产品的一个个粗坯。
按照图纸上的要求,这个粗坯要制成任务所需的成品工件,还需要经过几个步骤。
步骤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,按照一车间的人手和能力,应该是可以完成。
杨厂长直接道:“郭主任,直接讲重点,是哪个环节需要大家帮助。”
“是。”
其他问题一笔带过,郭大撇子简明扼要:“各位师傅、工程师,这批工件看起来并不难做。”
“但实际上很多细节需要把控,一个没把握好就会报废,除了四级及四级工以上的师傅有把握做到。”
“三级工虽然能做,但做错的太多,十个中有八九个达不到要求,现在又要两天内完成。”
说着,郭大撇子拿着图纸看向大家:“我这实在是没得办法,只能麻烦大家,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改进一下。”
“实在不行,只能向大家借调一些中级工师傅过来搭把手,不然这任务我们指定是完不成。”
说罢,众人立马明白什么意思。
车间基数最多的是低级工,哪怕是难得工件,只要基础大也能够完成。
但时间赶,错的又多,光靠基数大也没什么用。
二三车间的师傅看向一车间的高级工,看着他们沉默不语,也明白他们也束手无策。
易中海等高级工是别想借调了,他们基本上都有更高难度的任务要做,不会随便去做中低级工件。
“郭主任,这事.”二车间主任欲言又止,但还是大胆说。
“你这给的时间也太仓促了,就剩下两天时间,你一车间昨天倾尽全力也才做了150个,就算把我们的人借调过去。”
“三天下来最多也就七八百个,这也达不到要求的1000个,你这说的也太晚了。”
二三车间也有任务要做,不可能把全部中级工借调过去,最多也就借调10个差不多。
多20个中级工,说实话其实也没快多少。
杨厂长却道:“行了事到如今,不是推诿的时候,要是没办法,先做做看,到时候缺多少再说。”
杨厂长也没想到这事这么棘手,下面的人接订单的时候,确实没注意要扣的细节这么多。
下次再有紧急订单,一定得要派个师傅过去看看。
李开朗摸着下巴,确实思索改进的办法,心里隐隐感觉道有个办法能用,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。
杨厂长注意到李开朗的异样:“小李,你有什么办法?”
众人瞬间齐刷刷地看着他,尤其是郭大撇子双眼冒光。
一众高级工、工程师也想看看李开朗这个机械系的大学生有什么能耐。
要是有真才实学,等他来车间做事,他们也会尊重三分。
易中海微微眯眼看着李开朗,心里很纠结,既不希望李开朗能解决,但又希望能解决。
李开朗点点头:“郭主任,光看图纸和成品,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好办法,能不能演示一下工件的制作流程。”
在他看来,工件之所以报废率高,是因为步骤繁琐,细节也多,两相迭加造成的。
“行行行,咱们现在就去车间,让师傅们演示。”
当即,一行人去第一车间。
“看什么看,赶紧干活。”
来到一车间,易中海当仁不让做起了演示,从粗胚开始一系列加工。
要不说是八级工,易中海一套行云流水操作下来,一个完美的工件展示。
“麻烦让给四级工和三级工师傅也来演示一次。”
郭大撇子当即叫来几个三四级师傅,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演示。
被众人看着,两人不由地紧张万分,每一个步骤做的很慢生怕做错。
四级工师傅成功做出来一个符合要求的工件,三级工因为紧张失误没能做成。
至此,李开朗也算是看明白了。
中低级钳工不像高级钳工,对于所有工具的使用都得心应手。
而三四级钳工的差距,在于对流程的把控。
可能是意识不到,也可能是想快一点,三级钳工会一次性地把两个步骤一起做了。
轧钢厂工作模式,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一个工件的制作,这也就导致了报废率大幅度提升。
见此,李开朗心里有了解决办法。
“杨厂长、各位,我这里有一个粗浅的想法。”
顿时,郭大撇子喜笑颜开:“有办法好啊,只要有办法就行,咱们去办公室里说。”
一行人来到郭大撇子办公室。
当即李开朗也不废话,直接把‘流水线’的工艺说出。
“方法很简单,那就是一个个工艺拆分,让工人们一人负责一道工序,从前往后一步步的完成。”
“这么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,还能降低报废率的,还能让车间里高级钳工们空出来。”
“甚至做熟了以后低级工就能工,都不用中级工帮忙。”
啪!!!
众人瞬间拍手恍然大悟:“我怎么没想到啊,这不就是咱熔炼车间、压件车间干的活吗!”
众人瞬间想明白怎么做,不是他们没办法,只是没想到点子上,这么一说大家瞬间明了。
“按照李师傅这么说,这生产效率效果拔群,一天三百个都成,我现在立马去做。”
话没说完,郭大撇子夺门而出,立马出去指挥大家调整。
其他人不由地点头,也认同这个办法好。
只是工程师细细思考后,却不怎么认同。
“李师傅,按你说的流水线生产法确实是好,但也不是没有弊端吧。”
李开朗点点头:“确实是有弊端,而且弊端还不小,流水线生产只能适用于紧急情况,不能长期使用。”
“哦?怎么说?”
当即,李开朗把流水线生产的弊端一一讲出。
“好处我就不多说了,就说按照流水线生产,工人习惯以后,每个人只需要扶着一道工序,厂里还需要那么多工人吗?”
“不需要了吧,不需要那么多工人,那么被开除出去的工人怎么找工作,总不可能放着不管,迟早会出事。”
“当了流水线生产的工人,每天做着枯燥乏味的动作,会极大地打消他的生产积极性,就像是机器只干活不思考。”
“最重要的,流水线生产可培养不出高级工!”
最后这句话,是彻底打消了众人的念头。
低级工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,但高级培养起来却很麻烦,1000个工人未必能出一个高级工。
更何况高级工也是分六、七、八级。
轧钢厂最不缺的就是低级工,流水线能做的,靠着极大的基数也能做到。
“你说的也有道理。”
种种弊端不用李开朗再多说,大家都能明白。
“看来这个流水线生产,确实是不符合大众,不过为今之计确实合用。”杨厂长点点头,直接下定论。
虽然很多地方不适用这个办法,但非常时期、非常地方未必不能用。
“小李啊,这个流水线生产工艺你抽个空写个详细点给我。”
“好的。”李开朗点点头。
环顾一圈,大家都在低头思考着。
李开朗开口道:“事情既然已经解决,我还有事就先离开了。”
“你忙你的,谢了啊李师傅。”工程师谢道。
其他高级工师傅也一一感谢,帮他们解决问题。
“哪里的话,都是我应该做的,行了我走了。”李开朗客气了一句,摆摆手便回去做任务。
杨厂长环顾一圈:“今天小李说的事,还请大家不要说出去,以免影响其他厂子。”
“放心吧杨厂长,这事我们知道轻重,打死都不会说的。”
“没错,今天就当我没来过,没听过。”
大家都知道这事要是说了,很容易造成四九城的安定动荡。
那么多工人无事可做,迟早会乱套,他们就是再厉害也没用,照样会被影响到。
走回运输队的路上,李开朗忍不住长叹一声。
“杨厂长他们是真不知道这事,还是没想到,亦或者是知道了没敢说?”
李开朗可不相信他们想不到这个办法。
毕竟这个工艺早在秦国的时候,生产箭矢的时候就已经出现。
只是现在没用这个办法,也是时代的局限。
如果将流水线生产的概念推广开到来,肯定会让不少厂的产能提升一大截。
不只是轧钢厂,甚至纺织厂、机械厂、猪肉屠宰场都能使用,只要是人多的厂子都能适用。
一旦进行流水线生产,那工人们的技术必定无法得到提升,也必定无法通过评级考核。
到时候进厂别说升到一级工了,直接在一级学徒工呆一辈子,领个二十出头的工资。
这个时代的人虽然淳朴,但却不是傻子、白痴,不要以为人家读书少就觉得可以骗的了的。
几乎不会有人,尤其是工人,是不会同意实行这套生产工艺。
“算了,想那么多干嘛,怎么用也是杨厂长该考虑的事,我一个司机师傅操什么心。”
“流水线产生也不关我一个司机师傅什么事,总不可能流水线产出司机师傅吧。”
“就算是产出这么多司机师傅,也没有足够的车给是司机师傅开。”
李开朗摇摇头,把这事抛之脑后,该干嘛干嘛。
接了任务,大家便开始工作。
乡下路过苏大强的村子时,李开朗特意去找他一趟。
“东家,您怎么来了?是有什么事要做吗?”
李开朗摆摆手:“没有,我就是来看看,今年你们村子秋收怎么样?你家还缺粮吗?”
“谢谢东家关心,我家挺好的,虽然今年秋收不怎么样,但加上之前您给我们带的粮食、肉啥的,几年过个肥年还是可以锝的。”
说到这,苏大强不由地很是得意,跟对人干活,吃喝不愁。
看着村子其他人唉声叹气的,他家还能时不时地吃上两口肉,还能吃饱,这日子过得别说有多舒坦。
李开朗点点头:“能过肥年就好,等抽空我给你再弄来点,你和他们一起分了。”
“谢谢东家。”
接着话锋一转:“接下来你们有什么打算,是打算接着挖,还是明年再说?”
苏大强沉吟一会:“现在没啥打算,这也快入冬了,土一冻不好挖,大家都想着等明年再说。”
“但是,但是东家想要挖的话,我立马去叫他们。”
“那倒不用,我就是问问。”李开朗摆摆手:“既然你们想休息,那就休息,我不着急这几个月。”
“你们要闲得慌挖的话,我还是照老规矩出钱买,行了就这样吧。”
说完,李开朗便离开。
苏大强看着李开朗的身影离去。
“东家这是想要呢?还是不想要呢?还是叫大伙合计合计。”
挖坟小组齐聚一堂,苏大强将李开朗的事一说。
“咱们跟对东家了,哪个东家能这样对咱们,又给粮食又给肉的。”
“既然东家想要,咱们就挖,只是现在天也冷了,深的不好挖,咱们就挖浅的怎么样?”
“这个好啊,就按你说的来,咱们闲着也是闲着,趁着还没入冬挖上一挖。”
“大强哥,麻烦你多看看,省的要早浪费时间找,等明年春暖了咱们直接开挖!”
“没错,就是这样。”
几人很快达成一致。
(本章完)